服務器機櫃作為承載服務器、網絡設備等關鍵硬件的核心載體,其加工的技術性能直接影響設備運行穩定性、散熱效率、安全性及運維便利性。以下是
服務器機櫃加工時的核心技術性能要求:

一、結構強度與穩定性要求
承重能力
機櫃靜態承重需根據設備總重量設計,常規服務器機櫃承重應不低於 800kg(機架式設備集中放置時),重型機櫃可達到 1500kg 以上。
框架結構需采用高強度鋼材(如 SPCC 冷軋鋼板,厚度 1.2-2.0mm),通過焊接、螺栓連接等工藝確保框架無變形、鬆動,櫃門與框架間隙均勻(≤2mm),防止設備放置後傾斜或結構坍塌。
抗振動與抗衝擊
機櫃需通過振動測試(如正弦振動、隨機振動),在設備運行或運輸過程中,能吸收外部振動(振幅≤0.15mm),避免內部設備接口鬆動、部件脫落。
框架拐角處需做加強處理(如增加加強筋、折邊工藝),抗衝擊性能應滿足在 50N 外力衝擊下無明顯變形。
二、防護性能要求
防塵與防水
防護等級需符合 IP 標準,機房用機櫃通常要求 IP20(防止直徑≥12.5mm 的固體異物進入),戶外或粉塵環境機櫃需達到 IP54 及以上(防塵 + 防濺水)。
櫃門、側板與框架的接縫處需加裝密封膠條,頂部、底部出線孔需配備可閉合的防塵蓋,防止灰塵、水汽侵入設備。
電磁兼容性(EMC)
機櫃需具備一定電磁屏蔽能力,采用導電性能良好的材料(如鍍鋅鋼板),櫃門與框架接觸部位需加裝導電泡棉或接地銅帶,屏蔽效能≥40dB(10kHz-1GHz 頻段),防止設備電磁輻射外泄或外部電磁幹擾設備運行。
三、散熱性能要求
通風設計
機櫃前後門需采用高密度網孔設計(網孔率≥70%),確保冷熱空氣對流;頂部可預留風扇安裝位(支持 120mm/140mm 軸流風扇),配合機房空調形成 “前進後出” 或 “下進上出” 的風道。
內部需預留理線架、分風板,避免線纜阻擋氣流,保證機櫃內各區域溫差≤5℃。
散熱兼容性
機櫃深度需適配服務器散熱需求(常規深度 600-1000mm),確保設備後部散熱風扇與櫃門距離≥150mm,避免氣流受阻。
對於高功率設備(如刀片服務器),機櫃需支持液冷散熱接口(如冷板式、浸沒式),並預留冷卻液管路通道。
四、兼容性與標準化要求
設備安裝兼容性
需符合國際標準機架尺寸(IEC 60297),立柱間距為 482.6mm(19 英寸),垂直方向以 U 為單位(1U=44.45mm),支持 1U、2U、4U 等規格設備安裝,立柱調節範圍≥50mm,適配不同深度的設備。
內部需配備可調節的滑動托盤、承重導軌,滿足非機架式設備(如 UPS、硬盤陣列)的固定需求。
線纜管理兼容性
機櫃兩側或後部需預留垂直理線槽(容量≥200 根網線),配備理線環、紮線孔,支持電源線、網線、光纖等分類整理,理線槽需可拆卸,方便後期擴容。
底部需預留進線口(直徑≥100mm),並配備線纜密封套,兼顧布線與防塵。
五、操作與運維便利性要求
櫃門與側板設計
櫃門需采用可拆卸或 180° 全開式合頁,配備門鎖(機械鎖或電子密碼鎖),支持快速開啟;側板需輕便易拆卸(單塊重量≤5kg),方便內部設備安裝與維護。
櫃門可加裝觀察窗(鋼化玻璃,透光率≥90%),無需開門即可觀察設備指示燈狀態。
標識與管理
立柱上需清晰標注 U 數刻度(誤差≤1mm),櫃門或側板可粘貼設備位置標簽,支持資產管理係統的二維碼 / 條形碼識別。
頂部可預留吊裝孔(承重≥2 倍機櫃重量),底部配備可鎖定的萬向輪(承重≥100kg / 輪),方便機櫃移動與固定。
六、環保與耐用性要求
材料與工藝環保性
鋼材表麵處理需采用環保噴塗工藝(如粉末靜電噴塗),塗層厚度 60-80μm,符合 RoHS 標準(無鉛、鎘等有害物質),耐鹽霧測試≥48 小時(塗層無脫落、生鏽)。
焊接工藝需無焊渣、虛焊,焊接處做防鏽處理(如鍍鋅),確保使用壽命≥10 年。
耐腐蝕性與防火性
機櫃在潮濕環境(相對濕度 85%)中需無鏽蝕,塗層附著力達到 GB/T 9286 中的 2 級(劃格測試無脫落)。
若用於特殊機房(如數據中心),材料需具備一定防火性能,符合 UL 94 V-0 級阻燃標準(離火後 30 秒內熄滅)。